时间:2022-10-22 23:16:21 | 浏览:572
记者 | 陈慧东
光伏两大巨头隆基股份(601012.SH)与通威股份(600438.SH)日前公告称,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主要就隆基股份拟参股通威股份旗下两家硅料子公司,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多晶硅料供需关系等事项达成合作意向。
为抵御产业链涨价风险,在地区加速“一体化”布局,巨头们“抱团取暖”。但在这场产能扩张的竞赛中,资金链压力、产能过剩风险等危机环伺,谁将是赢家?
9月28日,隆基股份早盘最高涨至76元/股,接近其股价的历史最高点,截至收盘报74元/股,涨4.05%,成交44.47亿元;通威股份早盘曾短暂触及涨停,截至收盘报26.78元/股,涨7.94%,成交28.05亿元。
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日前公告称,公司与通威股份签订了《合作协议》、《关于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和《关于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投资协议》,就公司参股投资通威股份的控股子公司四川永祥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祥新能源”)和云南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通威”),并与通威股份建立长期稳定的多晶硅料供需关系达成合作意向。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拟将永祥新能源注册资本由12亿元增加至28亿元,高纯晶硅项目扩产后设计年产能达7.5万吨;隆基股份拟参股投资云南通威(通威股份保山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实施主体),参股后持股比例49%。
多晶硅料供需合作方面,双方以每年10.18万吨多晶硅料的交易量为基础目标。隆基股份的硅料需求优先从通威股份采购,通威股份硅料优先保障供给隆基股份。在合资公司硅料项目新产能投产前,通威股份将优先满足2020-2021年隆基股份多晶硅料采购需要,具体另行签订采购协议。
伴随着今年7月以来市场供应趋紧,硅料的价格一直处于上涨状态。资料显示,9月份,国内多晶硅价格已上涨至百元每公斤,较年初涨幅超30%。上游硅料价格的波动,则陆续传导至下游,对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价格带来影响。
隆基股份为全球市场的单晶硅龙头,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光伏企业。通威股份则被认为是“多晶硅料+电池片”的双龙头企业。
为抵御产业链涨价风险,实现在光伏产业的战略合作,早在2019年6月,隆基股份与通威股份就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包括项目投资和供应链合作两方面内容,项目投资方面,通威股份战略入股隆基股份宁夏银川15GW单晶硅棒和切片项目,隆基股份也按照对等金额战略入股通威股份包头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两方入股后均持有相关项目30%股权。
此外,今年9月10日,隆基股份与通威股份再次签订了《硅片采购框架合同之2021年度长单合同》,就2021年度单晶硅片的采购数量等事宜达成补充协议,将框架合同项下的2021年度长单合同数量调整为26亿片。
隆基股份相关负责人告诉界面新闻,两家公司之所以不断加大合作力度,一方面是稳定供应,签长单是光伏企业保证稳定供应的惯例。另一方面,截至目前,隆基股份在云南累计完成投资远超200亿元,通过参股投资云南通威,两家公司可以实现供应链本地化,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至于双方长期的战略合作对于降低企业成本的影响力度,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各家硅料厂商产量均在爬坡,硅料价格也会逐渐回落。光伏企业成本降低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技术进步。此外,在市场需求刺激下扩产等方式也能一定程度降低成本。
今年以来,光伏需求不减维持了行业的高景气度。8月,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市值分别先后突破了2000亿元、1000亿元大关,分别位列光伏市值排行榜的第一和第二位。
过去几年,两家公司连续抛出重磅扩产和降价消息,分别在自身的优势领域做大市场规模,隆基股份在单晶硅片和组件领域占据领头地位,通威股份则在多晶硅料和电池片领域稳居市场前列。
繁花似锦之时,光伏巨头未来的发展前景究竟如何?
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1.16亿元,同比增长104.83%。
过去几年,单晶硅片的高毛利推动隆基股份实现业绩不断增长。一旦单晶硅产业红利期成为过去,单晶硅片产能过剩不断蚕食产品利润,隆基股份的高收益时期还能持续多久?
上述负责人称,仅就今年全球光伏市场的需求来看,公司目前的产能需求仍旧较大,“云南工厂都在加紧生产”,现阶段的扩产计划也需要稳定大量的原材料供应;为抵御行业过剩风险,公司也在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等新兴产品领域进行布局。
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最终产品,隆基股份的组件销售总量也说明了公司上游产品的需求量。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实现单晶组件对外销售6578MW,同比增长106.04%。
产业扩张持续,为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的资金实力提出了挑战。
对比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隆基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53.21%,上年同期为56.54%;公司账面的资金也较为充裕,为187亿元。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隆基股份共有18个未完全达产/在建项目,预计总投资额合计约444亿元。
通威股份的资产负债率较隆基股份偏高,截至上半年为56.8%(上年同期为61.39%),与业内同行比处于居中位置。
与后者相比,通威股份的产能扩张明显为公司资金链带来了较大压力。截至上半年,通威股份账面的货币资金余额21.39亿元,一年内需偿还的借款及负债余额56.36亿元。
今年以来,通威股份已宣布近300亿元的产能扩张计划。为此,公司不断融资为资金链补血,包括非公开发行募资60亿元、发行5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以及申请40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最新数据显示,公司控股股东通威集团目前所持的8.82亿股股份被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44.11%,占公司总股本的20.56%。
虽然下游需求旺盛,但在这次光伏产能扩张的激烈竞赛中,巨头们最终能否迎来自己的光明前景?
今天我们来探讨光伏产业链企业的投资价值比较。光伏产业链各环节A股优质龙头企业分别为:硅料—通威股份;硅片:隆基股份、中环股份;EVA—福斯特;光伏玻璃—福莱特。(一)业务、财务拆解及比较分析1.营收构成1.1按产品(1)隆基股份隆基股份—业
3月21日晚间,隆基股份(601012)公告称,当日,公司8家子公司与通威股份的4家子公司签订了多晶硅料长单采购协议,根据协议,双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多晶硅料交易数量为20.36万吨。 如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2
——原标题:干货!2021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龙头企业对比:隆基股份PK通威股份 谁是中国“光伏发电龙头老大”?我国光伏行业于2005年左右受欧洲市场需求拉动起步,十几年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大发展,建立了完整的市场环境和配套环境
概述今天财报翻译官给大家调研一家从饲料行业,成功逆袭到光伏产业,并在A股光伏板块中,市值排行第三名的上市公司-通威股份。说起通威股份真挺牛的,公司起初是做鱼饲料起家的,而且把鱼饲料产业做到全国数一数二的规模。在饲料产业正如日中天的时候,公司
今天一起来看看隆基股份和通威股份,一起来看看他们从17年到20年的财务报表情况(单位:亿)……隆基股份: 全球知名的单晶硅生产制造企业通威股份: 在新能源方面,公司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同时致力于“渔光一体”
记者 | 陈慧东光伏两大巨头隆基股份(601012.SH)与通威股份(600438.SH)日前公告称,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主要就隆基股份拟参股通威股份旗下两家硅料子公司,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多晶硅料供需关系等事项达成合作意向。为抵御产业链
你以为人家是硅料龙头,其实人家是光伏电池龙头,电池业务比硅料还要大。券商狂吹的逻辑最近光伏板块的风吹到了光伏电池环节,好几个券商都在狂推,尤其是中信建投那边,他们的逻辑是接下来硅料价格将见顶,价格持续下滑将推动光伏装机量的增加,对于光伏电池
5月10日晚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隆基股份”)公告,5月16日起证券简称由“隆基股份”变更为“隆基绿能”。隆基股份称,公司目前主要从事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光伏集中式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屋顶开发提供产品和
4月27日,隆基股份公布称,公司将证券简称由“隆基股份”变更为“隆基绿能”,公司证券代码“601012”保持不变。
备受关注的“隆基股份”这个简称,很快就只能存在于回忆中了。5月10日,隆基股份发布变更公司证券简称的实施公告,自5月16日起,公司股票简称将由“隆基股份”变更为“隆基绿能”。隆基股份表示,变更证券简称是为了为更好的体现公司战略布局和主营业务
格隆汇4月27日丨隆基股份(601012.SH)公布,公司第四届董事会2021年年度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证券简称的议案》,同意将公司证券简称由“隆基股份”变更为“隆基绿能”,公司证券代码“601012”保持不变。公司致力于推动低碳化
每经记者:赵李南 每经编辑:张海妮3月4日,阳光电源(300274,SZ)股价下跌15.32%,报收于72.49元/股。除了阳光电源之外,光伏巨头隆基股份(601012,SH)跌幅超9%。《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上述光伏产业链上的公司有
为更好地应对2022年的挑战,持续发扬不断对标、不断突破的精神,遵照刘汉元主席“继续高效协同、聚智聚力、再攀高峰”的勉励,按照通威股份董事长谢毅的指示,2月18日,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通威太阳能首席运营官萧圣义带队,通威股份光伏商
在中国光伏市场上,通威股份无疑是很有名的一家公司,就在最近通威股份直接发出了三季报预期,预估三季度赚超两百亿?净利大增2.5倍的通威股份我们到底该怎么看?一、通威股份三季度赚了超200亿?据财联社的报道,在上半年登上光伏板块营收、净利润榜首
1月26日,主营光伏和农牧业务的通威股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农牧板块旗下的的食品业务,拥有“通威鱼”等水产品牌,目前已经通过餐饮大客户定制、经销商和C端(如商超和电商等)等方式销售水产品预制菜,未来还将深入推进水产类预制菜产品的开发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