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2 23:05:07 | 浏览:1742
一、公司经营情况
2021年经营情况:
2021年度实现营收634.91亿元,同比增长 43.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82.08 亿元,同比增长 127.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84.86 亿元,同比增长 252.35%。
晶硅业务全年实现销量 10.77 万吨,较上年增长 24.30%,硅料产能利用率达到129.91%,高纯晶硅产品单晶率超过 99%,并已实现 N 型料的批量供货。
电池片产能规模已达到 45GW,全年单晶 PERC 电池产品非硅成本已降至 0.18 元/w 以内。
光伏业务板块,2021年宣布建设乐山两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共投资140亿元,2023年一期投产,到2023年底可形成35万吨的硅料产能。
硅料和电池片规划目标:2027年完成硅料产能80-100万吨,电池产能130-150GW。
2022Q1经营情况:
硅料出货4.65万吨,电池片出货9.84GW。
硅料产能:包头二期的投产后产能达到23万吨,明年乐山12万吨投产后产能达到35万吨。
电池片产能:当前45GW,预期今年超过70GW,且182、210尺寸全覆盖。
二、投资者问答
Q:公司如何看待未来的光伏市场空间和公司自身在光伏行业中定位?
A:2050年欧美国家要完成碳中和的目标,基于对可再生能源的考虑,未来光伏装机量会持续上升,甚至比预测数据更乐观。在多晶硅和电池环节,通威在2027年完成硅料产能80-100万吨,电池130-150GW的规划表现了对行业的看好态度。公司会坚持做多晶硅和电池片的专业厂商,在未来2-3年内。100万吨多晶硅和150GW电池片仍然是集中公司在行业的判断,以及公司和产业链中与友商进行错位竞争同时开展合作,做好产产能和角色竞争的特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聚焦在产品质量、综合成本和规模优势上。
Q:公司是聚焦硅料和电池片业务吗?
A:公司想的是给别人空间,现在硅片有少量介入,公司1/2-2/3的硅片会留给合作伙伴来供应。组件还是维持国内渔光一体的组件需求。更多组件大规模的运用还是留给客户,给客户进行销售,总体上给客户提供电池。维持1/3左右的多晶硅份额。
Q:硅料价格是否会下调,新进入者是否会对竞争格局进行冲击?
A:2022年底,全球多晶硅产能100-120万吨,硅料一季度国内产量大概是18万吨,二季度进口量持平,国内增量在2万吨左右,供应增量小于需求增量,三、四季度受疫情影响,预计增加2-3万吨,且四季度投产的产能需要爬坡期,即使价格会回落,也幅度有限。硅片产能的增量依然很大,会达到500GW以上,即使加上9-10万吨的硅料进口量,全年硅料产能对应硅片的产能也只有300GW左右,远小于硅片产能。所以预测硅料价格在二三季度依然坚挺,四季度硅料价格会下滑,但跌破20万元/吨的可能性不大。
Q:对于第三方电池厂的生存空间看法,40-50GW的电池技术选择?
A:通威走专业化路线,具有成本优势:2021年非硅成本已降至0.18/w以下,2022年预期降至0.17/w以下,同比降低5%,大尺寸非硅成本已降至0.15/w以下。目前异质结和TOPCon都有产能达1GW比较成熟的中试线,异质结分为M2和G12两条线,最高的转化效率达到了25.45%,G12的TOPCon的转化效率达到了24.7%。会根据需求进行大规模的量产。对包括钙钛矿和叠层等新兴技术也有拓展。
Q:对硅料长期的格局看法和通威竞争优势的变化?公司乐山三期单体12万吨产能的生产成本量化是多少?
A:永祥的综合能力在国内拥有充分的领先优势,任何行业先进产能不会过剩,连续两年产能全球第一,相比行业外企业的进入公司在生产经验管理和成本上有着显著的优势。乐山三期是全球最大的单体项目,所有的销售指标和成本在之前最好的基础上能够再下降10%以上。
Q:因为去年缺电原因是否有消息国家会放慢双碳的进展?
A:双碳目标不会变,未来风电、光伏还是新增电力装机的主力,并且从全球大部分地区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看,光伏从经济性上看已经具备了相比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发电优势了。
Q:公司对电池经营战略上对技术路线选择会是后发还是抢先但是承担试错风险呢?
A:无论是什么技术路线,公司聚焦于电池和硅料两个环节,一定会花很大的功夫研究两个技术,对这些技术都保持足够的跟踪。公司会综合考虑效益和风险对经营战略进行相应的调整。
Q:面对行业的发展,通威在扩产上是否会改变战略?
A:通威的战略不会变,非常看好3060双碳政策对光伏行业的助力,基于历史的积累,通威会继续把握好公司扩产节奏。
Q:公司目前的产能规划从35万吨到80-100万吨有什么区位的计划吗?选择扩产场所有什么考虑因素吗?包括能耗指标和电费、运费等成本因素?
A:选址会对战略配套和电费、运费以及原材料价格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当然会首先考虑已经布局的内蒙、云南和乐山基地,也不排除其他地区。还是考虑电费等成本要素更多。
Q:除了技术和投资门槛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对跨界投资者产生影响?
A:公司在技术和人才团队上很有优势,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相比新进入者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Q:一体化企业,电池新技术越来越精密趋于半导体化,从技术角度看和组件结合更加紧密。公司在这个环节发生变化的时候有什么应对措施?
A:公司现在也在针对新技术进行降本措施和后端的规划。公司有完善的实验室和实验中试线,包括异质结、TOPCon和IBC都有布局。公司会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来生产出最优的、最优竞争力的产品。公司会跟下游客户做好密切的配合,新技术还是以降本为主要的目的。在前期就进行介入,提供高效低成本的产品,给客户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公司有信心做到质量最好,成本最优良。长久来看也是能和客户共鸣的。
Q:公司将电池设备折旧调整为6年的原因是什么?整个行业的情况如何?
A:最近对电池的投资年限从10年调整为6年,加速了折旧。这样做也和行业内主要的上市公司与参与者进行了沟通,他们也会进行同步到6年。这个情况是比较符合行业现状的。
Q:公司N型料比例和电子级多晶硅料的规划?
A:永祥旗下各家公司多晶硅质量完全达到了电子级多晶硅的水平。单晶出料占比99%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多少公司就能提供多少。
Q:N型化趋势下公司相比颗粒硅的竞争优势如何进行评估?
A:通威之前一直在跟进硅烷法技术,这不是一个新技术。综合下来,改良西门子法技术更加稳定,公司有信心在综合成本上能够做到有优势。颗粒硅和块状硅在质量上还是有差距,拉晶上颗粒硅只能和块状硅搭配使用。
Q:下一站的技术路线半导体化和过往技术变化有所差别,新的技术路线对降本增效的影响?公司在行业低点坚持投产电池产能是否意味着公司掌握了电池的核心技术点?
A:电池技术路线不论怎么走,之前多晶-单晶-单晶PERC-N型,不断怎么改,半导体还是更加高精。电池片的核心仍然是在成本和效率当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论哪种技术路线,电池效率不断提升,也要考虑电池片的量产成本。在金属化路线上,在银耗上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归根到底还是要取得效率和成本的平衡。
通威N型电池对应需求的N型硅片拉晶技术,和N型硅片对应N型组件的技术,包括多主栅等,通威从研发的角度都是和同行同步学习的。N型料都是在为未来进行布局。公司在不断提升技术上的竞争力,在应用端和电池片本身、能耗、电耗、水耗等形成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不管哪种技术路线,在物理半导体上,用得到的电池片技术都是有掌握的。不过哪种技术路线,随着设备水平和工艺管控水平受限,有些新技术的产品的量产效率会有所下降。最重要的还是看新设备或者新技术的生产管控驾驭水平,对时间点的把握。
改良西门子和颗粒硅都是20年以上的技术,什么技术不断迭代、完善,才是该技术能够取得投入和回报的主要原因。公司投改良西门子法是公司在质量、规模、成本、技术迭代和碳足迹的综合考虑上做的。电池技术走向何方也会按照发展预期进行相应的规划,规划130-150GW也是有自己的判断。公司40年的经营历史和15年的光伏行业历史形成的经验和管理能力是可以应对多种情况的。
Q:上海疫情是否影响了公司的生产进程?
A:疫情扩散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公司通过前期准备和预判、应急预案的启动,电池、硅料的生产、出货和出口等都没有受到影响,供应链都得了保障。上海疫情整体影响不大。扩产时间上有一些影响,但都再按计划进行推进。
Q:公司如何看待未来2-3年的利润分配呢?公司如何看待?
A:从投资额和投资风险生产管控等看,硅料还是最难的环节,在去年赢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回归事情的本质,价格上涨一定是供需变化的变化。价格上涨和下跌,如何分配受环节的投资难度,不过个人认为更多取决于市场的调节能力,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相应的调节,还是看市场的走向。
这两年进行分红,相关部门也希望有这个因素,达到了50%左右的分红,不会改变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把握。其他行业,各种历史经验表明企业有没有资金、管理和生产成本这些优势是很关键的,进去的时间也是很关键的。永祥单万吨的投资强度、产能利用率和生产稳定程度在近两三年始终处于行业中综合成本最领先的地位。公司未来3-5年应对行业风险的能力也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这也是公司15年积累的结果。很多行业中过去的投资者和参与者都低于预期,成长期限、回报和产能爬坡都低于投资预期。这些东西需要管理的积累、综合能力的保障综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Q:硅料产能扩张之后如何保障原材料的供应?
A:工业硅生产门槛不看,历史上大多数时间以往利润都不是很好,影响不大。单从市场供需看,中国现成工业硅产能超过500万吨,其他年度毛利率都不是很高,保障供应没有什么大问题。只有去年因为电力供应紧张出现了价格暴涨。作为重要原料,公司一直保持对工业硅的关注和研究,实时根据市场变化和供需走势进行保障。
Q:公司如何看待电价波动并且进行预案?
A:电价取决于电力的走势和国家电力市场的政策,这个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公平的。对企业来说不会有很大的问题。
Q:电池有部分早期投的产能会不会浪费?
A:公司大概在今年年底,大尺寸产能占比将超过90%,其中182与210会占到70-80%,并且逐年改成大尺寸。2024年-2025年会保持大尺寸的优势。后续会陆续淘汰小尺寸。小尺寸改大尺寸在设备和成本成熟后,不会有很大的支出。
Q:N型电池技术哪个会成为短期的偏好?
A:有很多的技术路线TOPCon和异质结都有成熟的中试线,IBC也进入了实验的阶段。技术路线会根据成本进行最后的选择。
Q:公司2021年存货56亿的结构是怎样的?
A:去存货年比2020年增加了29亿,2022Q1到达了65.7亿。农牧10亿多,太阳能31.6亿,主要还是原材料增加。太阳能有一部分是在产业链内部硅片环节增加。
Q:公司在产业链协同上协同性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调整和变化吗?
A:目前公司在上下游的协同上是没有变化的。一直在坚持专业分工,在硅料和天合、隆基、京运通、晶科合作,他们也是参股硅料。电池片环节和天合、隆基、晶科、晶澳等都进行了合作,在产业的专业分工、上下游协同合作都是保持的,没有进行调整。
Q:公司N型硅料和P型硅料有无价差,以后是否会有变化?N型硅料生产有无壁垒?
A:N型相较于P型硅料有2000-3000元/吨的价差,之后的走势上看还有一定的溢价空间。P型转N型硅料在生产上不需要进行什么调整。永祥所有产品都达到了电子级产品,单晶比例达到了99%,市场需要什么品质公司都能做。
Q:根据公司了解的情况行业中已经规划的硅料产能有多少有能评和环评?
A:目前通过行业内外的公告情况看今年底产能拿到120万吨,到明年年底能拿到的170-190万吨的水平。
Q:公司硅料的检修计划如何?
A:永祥通过十多年的生产,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检修,但是公司不会有大修。检修不会对产量和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未来也会是如此。
Q:能够展望Q2硅料的产量和销量?
A:2022Q1产量4.68万吨,销量4.8万吨。Q2产量随着云南项目产能提升还能增长。2022年全年硅料产能将超过23万吨。
Q:Q2与Q3工业硅价格趋势如何?
A:工业硅价格将在Q1的价格基础上有所下降,之后的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
Q:公司32GW产能未来的扩产节奏如何?
A:预计在4-6个季度内完成。今年可能会完成比较多的部分。基本上按照一个季度投产一个车间的节奏,从Q3开始分别投产7-8GW的产能。逐步释放,给市场释放,同时公司也要根据生产进行调整。扩张会持续到明年的年末2023Q4。
Q:公司去年电池片的单瓦盈利水平是多少?
A:2021年单晶电池片的单瓦净利在1-2分钱,加上多晶电池片全部在0.016-0.017元/W左右。
Q:今年电池片的盈利能力和行业竞争格局怎么看?
A:目前从Q1看,盈利能力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回升。主要是大尺寸的行情比较好,占比提升,大尺寸的单瓦盈利也有比较大的回升。今年在电池片这个环节是会有比较好的改善的。
Q:公司明年硅料的产出和预估全市场的产出是多少?
A:公司预计明年行业产出103-125万吨左右,行业实际产出是下限在100万吨左右。公司预计产出在27-28万吨。硅料明年预计还将维持比较紧张的状态。
Q:公司有无计划扩大组件的规模?
A:主要是集中在原有的产能,目前没有计划进行组件的扩张,集中所有的优势集中在硅料和电池。组件还是用于自用的渔光一体项目,没有考虑大规模的扩张,公司自己判断已经没有必要去做组件了。
Q:农业有没有感觉到因为俄乌战争出现变化?这个板块今年收入和毛利的指引是多少?
A:以往饲料是比较强势的产业,猪鸡鸭很多产业都在产业化发展,很多上市公司都在专向产业化。未来中国饲料行业的发展方向,会做一个配套的车间。这是眼前的发展方向。
公司作为水产业为主的企业也会往水产养殖进行,未来3-5年还是比猪鸡鸭少一点。但是在渔光一体基础设施养殖还有其他形式上都在进行相应的布局。在总量上能够保持比较稳定的增长。在未来主要还是以水产饲料为主,猪料和鸡料等不多。水产饲料充分利用产能和精细化管理进行相应的优化。
首先,和天邦等养猪为主的公司进行联合加工,做好车间主任,利用自身的管理优势。第二扩大规模优势,在养殖上一直进行相应的布局。目前农牧行业,原料因为俄乌冲突和疫情有所上涨也有一定的影响。2021年实现销量551万吨,今年预计有10%的收入增长,达到270亿元左右。饲料行业还是比较稳定的,都是5%左右的增长。盈利方面今年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预计能够保持过往10%左右的水平。
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展望今后一个时期,机遇和挑战虽然都有新变化,但总体仍处于战略窗口期、政策叠加期、红利释放期、势能爆发期。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
9月8日,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宁波市六区第三批集中供地公告,共计10宗品质热地,包括6宗商品住宅用地,4宗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总出让土地面积约36.1566公顷(折合542.349亩),总计容建筑面积838890.15㎡,总起价约9
今日为大家带来的是第二批次集中供地中的【北仑篇】。共出让2宗品质热地,面积合计63618m²(折合约95.427亩),将在11月3日进行拍卖。其中,北仑大碶邬隘南路北钱塘江路西 ZB13-05-10a地块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地块。系列解读①:【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艳琼作为温州四大主城区之一,瓯海坐拥丰富山水、人文、科教、产业资源,常住人口近百万。十年来,这座城市发展经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发展成果?9月13日上午,温州召开“温州这十年·瓯海”主题新闻发布会,瓯海区委书记曾瑞华用
刚刚,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书记说文旅”栏目播出《浙江德清:生态为本 发展固本 德清样本》。湖州市德清县文旅发展有啥亮点?我们一起来看:德清县,取名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这里有良渚文化遗迹、防风文化传说,是一片历
智能对话是搜索引擎的未来形态,神马搜索在发展全网搜索、国内信息流、国际信息流等大数据业务的同时,智能对话的探索和沉淀也逐渐浮出水面。过去一年基于搜索推荐多年的积累,我们完成了平台架构、生产体系、算法体系、运营体系的建设;为阿里集团多个业务方
光明网7月12日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到今年(2022年)已颁布40周年,目前,有效的商标注册已经超过了4000万件。商标工作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今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对此问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连日来,“青花椒”商标维权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先是有媒体报道四川多家餐饮店因店名中含有“青花椒”字样被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侵犯商标权为由起诉至法院,接着上海万翠堂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又出面致歉并表示将撤回全部诉讼。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翁杰 应磊过去五年,宁波经济总量实现了从全国第16位到第12位的跃升。 “十四五”,宁波雄心勃勃,向去年位居第11的天津发起挑战。开局事关全局。近日,宁波“一季报”出炉:1至3月,宁波单季经济总量首次突破3500亿元,
前言:温州,一个“地暖心更甜”的地方——我去过温州不下于十次,虽然每次都是商务公干,但却与去其他城市的感受有点不一样,那就是温州人一方面会跟你正儿八经地谈事,另一方面还会很性情中人地跟你聊起他们当年打拼的故事,尤其有意思的是温州人一旦发现对
嘉兴,一座让人期待的城市,一座永未建成的城市,她总是随处充满惊喜,让人期待!小编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原则同意《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今天,小编拿到了这份凝聚汗水与智慧的规
买房可以直接落户,不再需要5年社保;大专以上学历等人才可以直接先落户再就业;允许租赁商品房的住户落户……8月1日起,嘉兴户籍新政开始正式执行!嘉兴户籍新政从七个方面进一步加快推进嘉兴全市户籍制度改革。一起了解一下!新政全面放开城区、城镇落户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杨新立 叶诗蕾为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湖州市委宣传部、浙报集团湖州分社、湖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三方以浙报集团融媒共享联盟湖州中心站为平台,共推《南太湖观察》栏目。聚焦湖州在高水平建设现代化滨湖花园城市、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
1月8日江北区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经过全体参会代表票决2022年要完成的10项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已经确定10项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一览表(按得票从高到低排列)01交通“治堵促畅”专项行动重点治理红石路大庆村路段、观音桥商圈环道、观音桥太阳谷
2019-06-06 07:18 | 看秀洲微信公众号档案工作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以史为鉴、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秀洲历史文化悠久、档案资源丰富,6月5日,记录秀洲成长与变迁的重要窗口——秀洲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