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发布硅料和电池扩产计划,计划在4年内将硅料产能扩张2倍到25万吨,电池产能扩张4倍到100GW。硅料和电池行业经过近几年剧烈竞争,行业格局清晰。硅料行业今年内可能基本只剩下五大厂,通威凭借成本、品质、资金优势迅速扩张,有望成为硅料寡头。...
公司发布硅料和电池扩产计划,计划在4年内将硅料产能扩张2倍到25万吨,电池产能扩张4倍到100GW。硅料和电池行业经过近几年剧烈竞争,行业格局清晰。硅料行业今年内可能基本只剩下五大厂,通威凭借成本、品质、资金优势迅速扩张,有望成为硅料寡头。电池环节通威在成本、效率、规模上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并且提效降本仍在推进之中,这一轮扩产将加速行业二三线产能的退出,通威的市占率还会进一步提升,通威龙头地位将更加稳固。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上调目标价到18-20元, 对应2020年PE为18.6-20.6倍。
摘要
1.依托硅料成本优势,坚决扩产巩固龙头地位。硅料是化工业态,经历2018-2019年大幅调整后,二线产能普遍亏损,国内二线产能和海外产能正在退出。韩华OCI韩国群山基地刚宣布将大部分硅料产能转产电子级硅料,瓦克也对硅料资产计提了大额减值,并准备将部分产能切换为电子级硅料。我们预计,未来五个季度硅料供需格局会向好,行业格局也更清晰,未来大概率只剩通威、大全、新特、协鑫、东方希望五家。目前五家有效产能都在8万吨左右,成本通威最低,公司此次扩产约16万吨,将与其他四家拉开差距。
2.多种技术路线并举,目标100GW高效晶硅电池。公司当前电池产能20GW,已经全球第一,但当前市占率仅10%。此次扩产计划将维持每年20GW的扩张速度,目标100GW,规模上的优势将更突出。技术路线上,公司新建产能均保留PERC+和TOPCon的升级接口,同时金堂30G扩产计划中,为HJT等新技术预留了15GW的空间,后期会视国产设备成熟程度决定投资时点,当前投资仍以M12的PERC为主。
3.积极拥抱M12大硅片,M12有望进一步拓宽行业盈利空间。根据公司测算数据,M12大硅片导入后,单位产能的资本开支有望继续下降。同时由于通量价值的存在,电池非硅成本有望在M6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1-2分/瓦,组件环节的BOM成本也有下降空间,M12有望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因此公司未来电池新建产线均会匹配M12硅片,并向下兼容M6、G1、M4、M2等型号,新技术路线如PERC+、TOPCon、HJT也是如此。
投资建议: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8.1/37.7/48.6亿元,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调整目标价为18-20元。
风险提示:硅料双反导致国内价格暴涨,海外战略不及预期。
一、依托硅料成本优势,坚决扩产巩固龙头地位
公司发布硅料扩产计划,计划2020-2022年将硅料产能分别扩张到8.5、11.5-15、15-22、22-29万吨,按2022年的预期中值25.5万吨计算,较目前8.5万吨产能正好增加2倍。品质方面,公司计划将单晶料占比提升到85%以上,N型料占比40-80%,并具备电子级高纯晶硅生产能力。成本方面,生产成本力争控制在3-4万元/吨,现金成本控制在2-3万元/吨。
1.1硅料格局已经清晰,坚决扩产巩固龙头地位。
硅料行业经过2018-2019年的大幅调整,二线产能和海外产能基本出清,韩华OCI群山基地正式宣布关停,德国瓦克也将一部分产能切换为电子级硅料,国内洛阳中硅等二线厂商陆续停产,目前硅料行业初步形成通威、大全、新特、协鑫、东方希望五大厂商竞争的格局,目前五大厂的产能都在8万吨附近,差距很小。2019年中国硅料产量34万吨,五大家合计27万吨,CR5为78%;预计2020年国内硅料产量41万吨,五大家合计39万吨,CR5上升到95%,其中通威今年8.8万吨的产量指引高于其他4家,位列全球第一,扩产将进一步巩固龙头地位。
1.2硅料成本处于行业最低水平,仍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公司包头一期和乐山一期完全成本已经控制在4.5万元/吨左右,乐山老厂完全成本约6万元/吨,并有进一步下降空间。公司的硅料成本在行业中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全行业有能力将完全成本控制在5万元/吨以下的产能约有28.4万吨,5-6万元/吨的产能有4.5万吨,其余28万吨产能成本高于6万元/吨。按照目前硅料价格,成本高于6万元/吨的产能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其中部分产能已经停产,部分仍在艰难维持生产,今年硅片降价将倒逼这部分产能退出。
1.3长期受益于光伏装机增长,硅料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硅料行业今年将基本出清二线厂商,出清之后格局更加有序,这对硅料价格稳定十分有利。硅料价格经历多轮暴跌之后,目前硅料成本在光伏组件中的成本占比仅10%,占光伏系统投资中占比仅5%,产业链对硅料价格下降的诉求已经很小,硅料降价对促进光伏平价的贡献也十分有限,因此硅料价格有望迎来相对稳定的时期,今年二三线厂商退出之际,硅料价格很可能出现反弹,硅料环节的盈利有望增厚。预计2019-2021年公司硅料净利分别为5.1、11、15.7亿元。
二、多种技术路线并举,目标100GW高效晶硅电池
2.1依托领先优势,每年扩产20GW。
公司发布高效晶硅电池扩产计划,计划2020-2023年高效晶硅电池产能分别扩张到30-40GW、40-60GW、60-80GW、80-100GW,保持每年20GW的扩产速度。公司目前晶硅电池产能刚好20GW,若扩产计划实现,2023年电池产能将是目前5倍,在体量上成为绝对的行业龙头。
2.2 技术路线全面布局。
当前主流电池技术PERC效率约22.5%,公司计划提升到23%,PERC+提升到24%-24.5%,TOPCon提升到23.8%-24%,HJT提升到24.5%-25%+。公司此次同步公告了30GW的高效晶硅扩产计划,其中15GW是PERC,并预留升级到PERC+和TOPCon的接口,其余15GW预留给HJT等新技术,因此总投资规划是200亿元,6.6亿元/GW,超过PERC当前的投资强度。
2.3成本领先同行
公司当前PERC非硅成本已经下降到0.23元/瓦,处于行业最低水平,当前行业主体产能非硅成本仍在0.25-0.35元/瓦。今年M6硅片导入后,M6的非硅成本有望再下降1-2分/瓦,M12导入后,M12的非硅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到0.2元/瓦以下,公司的成本控制能力行业最强。
2.4电池盈利有望持续扩张
当前主流PERC电池报价0.95元/瓦,公司可实现约5分/瓦的净利,M6导入后,M6电池有望实现7分/瓦的净利,M12导入后,M12电池有望实现接近9分/瓦的净利,公司未来新建产能都基于M12硅片,向下兼容M6或者G1和M2,公司单瓦净利有望拓宽。此外今年硅片环节有望让利,电池环节或截留部分利润。预计公司今年PERC电池可实现净利7分/瓦,出货量20GW,净利14亿元左右,明年出货量预计30GW,净利约20亿元。
三、结论与投资建议
1、公司在硅料和电池领域的竞争力强大而清晰,坚决扩产巩固龙头地位。硅料和电池行业经过近几年的剧烈洗礼,各家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比较清晰,硅料行业1-2年内预计就只剩下五大厂,国内二线产能和海外产能正在加速退出,通威凭借成本、品质、资金优势迅速扩张,有望成为硅料寡头。电池环节通威在成本、效率、规模上都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并且提效降本仍在推进之中,这一轮扩产将加速行业二三线产能的退出,通威的市占率还会进一步提升,通威龙头地位将更加稳固。
2、盈利预测: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分别为28.1/37.7/48.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2/0.97/1.25元/股,同比分别增长39%、34%、29%。
3、投资建议: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上调目标价到18-20元,PE为18.6-20.6倍。
电新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