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08:25:39 | 浏览:1809
太阳能是首屈一指的绿色能源,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10^5kW,假如把到达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为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kW·h,相当于全球能耗的 40倍。
大阳能光伏发电(PV)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组件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具有转化环节少、资源蕴含量取之不尽、能源质量高、建设周期短、发电方式接近零排放等优势。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主要用于三大方面∶一是为无电场合提供电源;二是太阳能用电子产品,如各类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路灯和太阳能草地灯具等;三是并网发电,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实施。
太阳能光伏(PV)发电工业自 20世纪60 年代诞生开始,已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起初,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昂贵的,超过100 美元/(kW·h),仅在一些超高价值或偏远的地区应用,如在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上使用。
太阳能光伏的应用潜力在于作为一种清洁的、无碳排的(使用阶段)和很低碳排的(包括制造)技术而受到人们青睐。初步的技术突破和制造技术进步已使能源分析家预言,大规模的太阳能利用可望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石燃料发电厂。
世纪 80 年代,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 Davis 建成称之为"公用设施规模化应用光伏"系统,设置了1MW的光伏电池板。这项大规模的、处于稍为偏远地区的光伏系统于20世纪 90年代后期投入使用。
2006年总的生产量超过 2000MW,对于最佳的应用,所设置光伏设施无补贴时成本现接近 20 美分/(kW·h)。这已是极大的进步,预计在10年内,太阳能光伏将成为改变全球变暖的重要贡献者。
太阳能光伏也可减少对传输和分销系统的需求,给人类提供无排放的电力,因此可直接给城市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带来效益。
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发展包括太阳能电池在内的可再生能源计划。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和生产在欧洲、美洲、亚洲大规模铺开。
美国和日本为争夺世界光伏市场的霸主地位,争相出台太阳能技术的研究开发计划,如到 2010年,美国计划累积安装 4600MW(含"百万屋顶太阳能计划"),日本计划累计安装 5000MW(日本"新阳光计划")。
根据欧洲、日本等能源机构预测,202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将占到全球发电量的1%;2040年将占到全球发电量的 21%;2050 年左右,太阳能将成为全球主力替代能源。
2005年世界太阳能产业销售光伏电力1.7GW,接近于核能发电的两倍,发电价值达58亿欧元。
据 2007年9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Long Beach 召开的 2007年太阳能发电会议披露的信息,2006年太阳能光伏发电量比上年增长 41%,至 2520MW。
2006年世界光伏设施能力1774MW,比上年增长 19%。
在 2006 年世界光伏设施能力1774MW 中,德国占55%、日本占17%、欧盟其他国家占11%、美国占8%、世界其他地区占9%。
2006年的光伏电池生产以日本为主,占电池生产总量的37%。但德国的光伏电池生产仍占世界总量 55%,为960MW。
日本和德国均是光伏电池生产的领先国。2006年日本太阳能电池模块产量有下降,占市场份额下降7%,而美国生产量增长30%,欧洲增长 42%,西班牙增长超过 200%。
1999年美国曾处光伏销售量领先地位,到 2007年日本则占销售量最大份额。
太阳能电力协会(SPA,Solar Power Association)发布的统计指出,2008年公用事业使用太阳能翻了一番。
SolarBuzz的统计表明,世界太阳能光伏设施已由 2007年的2826MW增加到 2008年的5948MW,比2007年增长 110%。2008年世界 PV工业营业收入达到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
太能市场方面,据欧洲光伏工业协会统计,2008 年仅前二大市场,西班牙和德国,占了世界总市场的72.9%,前十位市场则占了 96.5%。西班牙在2008年占全球太阳能市场的 45%,占累积设置能力的21%。
发展中的太阳能发电市场方面,年设置量超过10MW。
发展最快的市场包括∶捷克,从2007年5MW 翻了近11 倍,达2008 年54MW;希腊,从2007年 3MW 翻了5倍,达 2008年 15MW;韩国,从 2007年 50MW 翻了五倍多,达到2008年 258MW;西班牙,从 2007年526MW 翻了4倍,达 2008年2.5GW;意大利,从2007年 60MW翻了4倍,达2008年271MW。
欧洲光电产业协会(EPIA)2009年11月公布的预测数据指出,2013年太阳能电池市场规模将为2008年的4倍,达2.23MW。
PEPIA指出,在各国的补贴政策下,市场需求迅速增温,该协会预计2013年全球太阳能市场规模将由2008年的5559MWp增为2.23万MW。
就地区需求来看,2008年占全球8成的欧洲市场至2013年仍可望维持领先地位,但份额将明显下滑,且不及全球的一半;而2007年之前需求不及日本的美国,在总统奥巴马提出绿色能源政策后,需求急剧攀升,预计至2013年市场规模将为日本的近3倍。
另外,市场规模扩增最具潜力的是中国大陆市场。
今后10年内对并网市场规模的预测,按照保守的预测,预计到2017年的综合年增长率为31%。而按照加速预测的发展情况,预计到2017年的综合年增长率为42%
分析人士指出,预计在今后10年将会加快发展,对清洁、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长将助推太阳能光伏工业。
市场调研机构发布报告,2008年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设备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4亿美元,太阳能产业持续发展并不断增加新的产能。由于各种薄膜技术的兴起并在2008年第一次进入规模量产,设备市场获得了迅速成长,促使设备供应商也创造了新的收入记录。
经济合作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部分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的情况如下:
意大利:2008年太阳能光伏发电达150MW,在今后两年内设置能力将会每年翻一番。该国大多数太阳能光伏设置仍小于20MW。
希腊:市场开发主要取决于新颁布的法律。2008年达10MW,预计在20年内市场将至少扩大10倍。
法国:目标是从2007年的45MW提高到2020年的4.9MW
西班牙:到2020年的目标是达到10GW
德国:市场规模从2007年的1100MW提高到2008年的1375MW。
葡萄牙:2008年投运大型42MW设施。
奥地利:2008年能力为4MW。
英国:2007年为2.7MW,2008年达10MW。
瑞士:2007年设置能力为6.5MW。
比利时:2007年设置能力为14MW,2008年达20~25MW
加拿大:2007年设置能力为13.3MW,2008年约为20MW,2010年将达到100~300MW。
澳大利亚:2007年设置能力为20MW,2008年市场约翻一番。
欧洲光伏工业协会(EPIA)公布年度市场数据,2008年全球光伏市场增长至少达到5.5GW,而2007年为2.4GW。其中,按地区排名,西班牙位居首位,德国位居第二。
2008年全球太阳能累积安装总量已达15GW,而2007年为9GW。西班牙以2.5GW几乎占2008年新增安装量的一半,德国以1.5GW排名第二,美国以342MW排名第三,韩国以274MW排名第四,意大利以260MW排名第五,以下依次是捷克(51MW)、葡萄牙(50MW)、比利时(48MW)和法国(46MW)。
2008年全球太阳能产业的产值高达371亿美元。
欧洲光伏工业协会预测,欧盟PV市场将从2008年的4.5GW增长到2013年的11GW;美国PV市场将从2008年的0.3GW增长到2013年的4.5GW;日本PV市场将从2008年的0.23GW增长到2013年的1.7GW;世界其他地区的PV市场将从2008年的0.5GW增长到2013年超过5GW。
欧洲战略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于2009年8月中旬分析指出,西方光伏化学工业的发展正处在十字路口,在享受光伏产业带来的无限商机的同时,还面临巨大的结构性调整。
光伏产品供应商面临的结构性调整在于需求和产能的增长在短期内将转移至亚洲,特别是未来领先的光伏产品生产国中国。这种变化给西方光伏化学品供应商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能否在这个高达数万亿欧元规模的潜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则取决于所采取的发展策略。
光伏产业的高投入、低效率一直制约着它在成本上的竞争力,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装机容量都集中在德国、日本等能提供可观补贴的国家。而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市场目前也逐渐从中觅得机遇。
2007年,亚洲(日本除外)光伏装机容量仅占全球总量的2.8%,但预计2030年其份额将超过40%,这主要是受中国和印度经济强劲增长的推动。
中国计划在未来5年内出资32亿欧元提供200万家用光伏系统;印度联邦政府打算通过可再生能源为1.8万个偏远村庄供电。因此光伏产品需求和产能的增长将在短期内转至亚洲。
业内预期2015年前后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即可与常规能源相当,但现阶段光伏市场需求仍是由政策推动。
各国的补贴政策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安装光伏系统直接进行补贴,如日本;一类是对光伏发电的上网电价进行设定,该方法在德国、西班牙等国显示出巨大威力,刺激了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另外,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两种政策混合执行。
日本政府在1994~2003年成功实施一轮补贴,促使2004年日本光伏累计安装量达1100MW,成为当时全球光伏容量最大的国家。
2004年,德国政府启动上网电价法,即著名的EEG法案,导致德国光伏安装量激增,最初的上网电价为3倍的零售电价或者8倍的工业电价。光伏系统在安装后的20年内固定价格,但推迟一年,固定价格下调一定的比率。
在这之后,西班牙、意大利、希腊、法国也都引入了上网电价法,并且补贴程度相对德国而言更加丰厚。
200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开始实施混合两种扶持政策的补贴方案,对中小系统实施投资补贴或上网电价法,对大系统实施上网电价法,初始上网电价为0.39美元/(kW·h),维持5年,逐年降低。
投资补贴法增加了财政支出,从而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但这种方法实施起来非常方便。
上网电价法使得光伏补贴由电力公用事业的消费者承担,且更加注重光伏发电的实际效果,但增加了管理负担。
另外,投资补贴法主要注重设备安装的容量,忽略了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而上网电价法更有效地促进了光伏设备的使用。
住宅建筑屋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光伏发电。通讯员徐一帆 摄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段7月27日讯(记者蔡欣星 通讯员范鹏)夏季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能否合理地把日光利用起来?位于东西湖区的武汉梦想特区·宏图里小区,在4栋31层的住宅建筑屋顶上铺设
来源:舟山日报-舟山网既能“用电自由”还可“余电变现”屋顶光伏发电渐成新风尚目前全市已有865家用户安装屋顶光伏发电,其中居民用户589家“今天阳光不错,已经发了30多度电,又省下了一笔电费。”近日,家住新城金海湾家园的居民章联平打开手机上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1821 年,Thomas Seebeck 发现电流将在由两种不同不同温度的金属制成的电路中流动,从而发现“热电效应”并构成了“热电发电机”的基础:将热量直接转化为电能。1839 年,Antoine B
太阳能光伏发电概述太阳能是首屈一指的绿色能源,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10^5kW,假如把到达地球表面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为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kW·h,相当于全球能耗的 40倍。大阳能光伏发电(PV
家在美国加州,硅谷边上,俗称湾区。因为家中有电动汽车,可以申请比较实惠的电车电价:高峰2pm-8pm,夏季$0.45/kwh,冬季$0.33/kwh。低谷11pm-7am,$0.13/kwh。相比普通阶梯电价,电车电价夜间便宜很多,白天则更
集中太阳能发电(Concentrated Solar Power )简称CSP。它是通过使用镜子或透镜将大面积的阳光集中到接收器上来产生太阳能。这有助于它产生巨量的热量和能量。这些热量可以用来为蒸汽轮机或发动机提供动力,也可以在太阳落山时储
在一些地区乡下的村子经常会听到大喇叭在广播这样的内容:“有国家政策支持,现在村里可以集体免费安装光伏太阳能,不仅每年都有钱赚,而且不到10年的时间,光伏就可以归属于个人了。”听到有“免费”字眼的广播内容,村里大多数人心里第一反应都会有所沸腾
玩光伏储能大多数人经历的三步曲第一步 几个废旧电瓶网上买几块太阳能板加工控制器充电,买个12V逆变器照明用,几百瓦太阳能板。第二步 发现MPPT控制器比PWM效率高,买几块铅酸组成48V系统,逆变器搞个正弦波大功率逆变器。升级1KW-2KW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其中太阳能光热发电是太阳能热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太阳能光热与光伏发电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的。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的区别。在前面的科普中我们讲过了电是如何运送到家里的,今天小编就来继续唠唠在太阳能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方阵、 控制器、蓄电池组、逆变器等部分组成。一、太阳能电池方阵:太阳能电池方阵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作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
筑享网-造价师手边的价格专家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全球还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
7月23日15:00请到证券日报网专题区观看,你想知道什么?快来提问吧!不久前,全世界最低的太阳能发电成本纪录再次被打破,惊人地达到了0.0137美元一度,还不足人民币0.1元一度。A股光伏制造企业——隆基股份,市值达到1800亿元左右,成
本报记者 王鹤渝企太阳能近日发布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69亿元,同比增长2.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79亿元,同比增长19.70%,两项核心财务指标均保持稳健增长态势。此外,公司毛利率为55.81%,同比提高4
一件事情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同样的一款产品也是这样,所以今天我们准备介绍一下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利弊,有兴趣的话一起来了解一下。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利处1、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能够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
【太阳能:目前主要生产光伏发电高效大尺寸PERC电池 正在积极跟进N型电池技术路线】财联社7月7日电,太阳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光伏发电高效大尺寸PERC电池,正在积极跟进N型电池技术路线,研究TOPCon、HJT等技术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