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日本东芝解体,当真是美国动刀子造成的吗?

2023-05-17 15:37:04 963

摘要:最近,想买个硬盘,看来看去,还是选了东芝的硬盘。日本牌子嘛,以工匠精神出名,靠谱!想到在 80、90 年代,日本的电子产品可是风靡一时,当中东芝尤以出名。你面前用的苹果笔记本,见了东芝也要叫声爸爸。因为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东芝制造的。东芝还...

最近,想买个硬盘,看来看去,还是选了东芝的硬盘。

日本牌子嘛,以工匠精神出名,靠谱!

想到在 80、90 年代,日本的电子产品可是风靡一时,当中东芝尤以出名。你面前用的苹果笔记本,见了东芝也要叫声爸爸。

因为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东芝制造的。

东芝还创下了 26 个日本第一16 个世界第一

但时过境迁,东芝现在都要分家了。今年 2 月份就看到消息,东芝将分拆成两家独立的公司,并且出售非核心资产。

前几年,东芝售卖资产的新闻也是屡屡出现。

堪称日本之光的东芝,怎么一步步走向了衰落?工匠精神是不是真的没有那么神?我们还要迷信它吗?

要知道怎么衰落的,咱们先看看它是怎么成功的。

东芝,最一开始诞生在 1875 年的明治时代。

它原先可不叫东芝,而是田中制造所,是制造电报设备的。

到了 1939 年,和一家制造白炽灯的公司一同合并,他才从真正改名为大家熟知的“东芝”。

二战后,百废俱兴,日本开启了复兴计划,大力发展经济。在工业上,把保护产权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当时日本山寨产品漫天飞,你说 “made in japan” ,跟说这个东西“假冒伪劣”,是一个道理。

东芝创造的第一台吸尘器和电冰箱,就是山寨美国通用电器的,连商标都模仿得很到位。

而这政策一出,各大日本企业被迫大量引进国外新技术,研发新技术,当然美国也提供了不少技术帮助。

东芝由于有前期明治时期的工业积淀,特别是二战期间,造了不少机枪大炮,也是大赚,因此投入大量资金引进技术,并研发。

同时,东芝也陆陆续续合并了很多公司,迅速扩大规模,逐步向民用消费品纵深发展。

凭借日本工匠的钻研精神,很快,东芝成功掌握技术的奥秘,并推陈出新,从山寨的小厂成功转型到一个综合家电品牌大企,实现了不少日本第一。

比如日本第一台民用微波炉(1959)、日本第一批电饭煲(1955)等等。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东芝家电全面开花,和 SONY、HITACHI、Panasonic 一起并称为家电市场的四大巨头,并一度领跑市场达数十年。

不过,光是发展家电,怎么够?要发展就来个高端的!芯片

在 70 年代后期,日本政府提出“技术立国”,号召大家要大规模生产世界最精细又不失价格优势的产品。

半导体芯片,自然最为符合。

1974 年,由政府牵头,东芝和日立、NEC、富士通、三菱日本五巨头,一起研究半导体技术。

拿出悬命一生的匠人精神,仅用 10 年时间,在 80 年代中,日本半导体就已经超越美国,占据了接近全球 80% 的市场份额。

1981 年,有 4 家日本企业挤进全球前十,而当中就包括东芝。

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半导体销售额排名变迁

1982 年,尝到甜头的东芝,乘胜追击,开启了著名的 “W 计划”:

凭借之前卖家电的厚家底,东芝三年就集中到了 340 亿日元(约合 18.7 亿人民币)的巨额资金,全部哐哐砸到半导体上,势必要干出一番大事业。

这架势......

是要取代美国,得第一啊!

美国看了,能忍?

1985 年,发生了著名的“东芝事件”:东芝违反和美国签订的“巴统”协定,私自向苏联出售高精密机床。

当时日本《产经新闻》对于“东芝事件”的报道,称对这一事件日本“切腹自杀都不足以谢罪”

这下可抓到把柄了!

得知消息的美国马上展开制裁:先是取消上亿元订单,又禁止东芝三年不能出口产品到美国,后面还签订了《日美半导体协定》,要求日本帮助国外半导体厂商扩大日本市场的销量。

啊这.....东芝这是药丸了吧?

实际上,这只是雷声大,雨点小

美国惩罚的,只是东芝旗下多个公司的一个(东芝机械公司)。且,这次事件后,东芝股票不降反升,猛猛上涨了64.57%!而《日美半导体协定》也是签个寂寞,根本没达到20%的预期。

可能是东芝危机公关做得好,也可能是“双标”的老美心虚,毕竟老美自己也偷偷违反“巴统”好几次。总之,东芝这次有惊无险

那就.....继续搞事业?

终于,在 w 计划实行第七年(1989年),东芝半导体的生产量,超越美国,拿到了世界第一的宝座!

*纪录片《[NHK][纪录片]重登顶峰.技术人员20年的战争》

紧接着,到了 90 年代,敏锐地感知到 it 经济到来的东芝,从原先以家用电器、电机为主业务逐渐转到笔记本、手机等 it 业务上。

在 1985 年,东芝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笔记本电脑,同时首创大量微型电子产品,包括后来闻名遐尔的 “WALKMAN”

*东芝第一台笔记本

此时的东芝,已成为一个拥有员工十几万人的巨无霸集团,经营范围涵盖基建、制造、发电、核能、半导体、家电、计算机等领域。

到了2000年,东芝也是开年大吉:半导体不仅在全球的销售量到达第一,笔记本也是连续领跑了第7年

这一年,东芝狂赚 8.01 亿美元,简直到达了巅峰。

谁知,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沉浸在美好中的东芝不会想到,前一年还赚翻了,后一年,就亏得底裤都不剩。

2001年,随着it泡沫的破碎,东芝猛猛亏了 21 亿美元,前几年赚的都败个精光!

一夜之间,大厦将倾.......

时任总裁冈村正,立马采取一系列措施。先是裁员,大笔一挥,裁掉 1.7 万的员工。

接着是半导体,撤掉半导体中的曾经的盈利点 DRAM,向闪存( NAND 型 Flash )进发,终于稍微挽回颓势,后续实现了几年盈利。但大势已去,东芝的辉煌以已不复从前。

《东芝孤注一掷舍弃DRAM转战闪存》

特别是 06 年花巨额收购核电,后续遭遇 11 年的福岛核爆炸,以及 15 年的造假丑闻,东芝至此大病不起,只能断臂求生。

卖卖卖!

15年,图像传感器CMOS业务卖给索尼;

16年,将医疗器械业务卖给佳能,将曾经辉煌的白电卖给美的;

17年,连核心业务闪存也出售给贝恩资本财团;

18年,卖西屋电气;

20年,将PC业务全部卖给夏普

再到现在准备分拆成两家公司。

到底东芝怎么了?

2000那年,东芝发生了什么?

时钟,要回拨到1985年,早在半导体如日中天之时,它就已经开始没落了。

或许,你会奇怪

东芝半导体作为它的核心业务,85 年代后可常年在全球销售前十,即便在 90 年代,其他日本企业掉队了,东芝可还牢牢在上面!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跟泡沫一样,这只是空有其表的繁荣。

实际上当年“w计划”准备实施的时候,作为核心的半导体部门就已经是亏损的,后面投入的巨额资金,是将其他部门利润榨干的结果。

简单来说,是拆东墙,补西墙

最后当其他部门赚的补不上半导体的窟窿,那不就一下子破了嘛。

那你可能会说,这钱可是拿去研发。这技术发展了,不就能赚回来了吗?

非也!

理查德·福斯特提出的不连续创新理论认为,技术都是沿着 S 形曲线发展的,当技术越接近极限,无论企业付出多大的努力其所获得的技术进步都会越来越小。

自从 1966 年,美国 IBM 造出第一个 DRAM 开始算,到 1985 年,已经过去近 20 年。

而一般来说,一个领域的产品,更新换代大约需要十到二十年。

作为东芝半导体核心业务的 DRAM ,此时已经接近生命的尾声了。

此时攻克 DRAM 技术,就是在攻克天花板技术,需要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然而收益却不却不成比例的少。

想要盈利,应该找到新的需求点,在此发力,而不是在这费力不讨好。

当时,其实市场已出现从高质量转变为低价格的需求了。

随着 85 年第一台笔记本的诞生,个人 PC 的时代已悄然来临,用于大型电脑的 DRAM ,东芝放在个人 PC 中显然性能过剩,价格也过高。

在后面进军中国市场的东芝,卖的笔记本大约都要两万元,这不利于 PC 的的快速扩张,逐渐有客户呼吁东芝降低 DRAM 价格。

但在半导体技术上称霸全球的东芝,已沉浸在技术神话中不可自拔。

面对客户的呼吁,却选择性忽略,而是用工匠对技术的自信,继续一厢情愿地研发他们所认为的,市场需要的产品。

市场会告诉一切。

当时整个日本电子产品制造商,包括东芝,销售额营业利润率,从 80 年代上半期 8% 左右,到 90 年代上半期的 6% ,一直掉到 90 年代末的 4%。

东芝八大业务中,除了部分“爆品”热卖,仓库中堆满了大量卖不出去的“高质量”产品。

也就是说,东芝整体能长期盈利,都是依仗少数“爆款”撑起一片天。

当时间走得越快,技术溢价越低,投入的资金技术也逐渐化为虚无。

终于,随着三星和台积电的快速崛起,16M DRAM 价格爆跌为之前的 1/25。

价格跌得太猛,卖出去抵不上成本,少数爆款也撑不住亏损,东墙补不上西墙了,才在 2001 年,一下子暴露了 21 亿美元的大窟窿。

所以,三尺之冰,非一日之寒。

实际上,东芝也是大部分日本厂商的缩影。200年,普遍是日本品牌暴露问题并开始衰落的时候。

此时,中国制造却开始登场,凭借廉价的价格优势快速占领全球各大市场.......

日本东芝因为工匠精神,成为“日本之光”;但,也因为工匠精神,走向衰败。

原先工业结构发展缓慢的时代,工匠可以埋头研究,不理窗外事,高溢价的技术撑得起成本的研发,但当进入瞬息万变的时代,时间才是金钱,技术不是一切,而是市场决定一切。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发明和市场的新结合。”

简单地说,在实验室的创新不算创新,当用了这项技术的产品热卖时才能算创新。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 iPhone。

07 年它第一次完美结合了上网,可携带音频设备(iPod),及移动电话的三样功能,从此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

实际上,如罗永浩所言,在纯技术上,苹果的贡献为 0 。但即便在技术上没有大的创造,苹果依旧被大家称为颠覆性的创新。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没有一个人能不被时代的浪花所裹挟。

谁能顺应时代,谁就能把握时代的命运。

而“工匠精神”只有顺应时代的潮流,不再闭门造车,而是在奔跑中试错,融入变化的市场中,这种“新工匠精神”,或许才能成为我们应该“迷信”的“工匠精神”。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