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08:24:37 | 浏览:1016
“我家要在屋顶安装300平方米的光伏发电板,光伏安装后可以省去自家用电的费用,用不完的电还可以卖给国家电网,我们周边几家都要安装。”4月25日,四川攀枝花仁和区混撒拉村的村民纳世枚盼望着能早日安装光伏。
施工现场
红星新闻记者从攀枝花市相关部门获悉,4月25日,攀枝花在四川省率先启动两个零碳村庄试点项目建设,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和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成为首批试点村。民房统一进行风貌改造、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新建太阳能停车场……两个试点项目预计今年9月底前将全面完工。
混撒拉村:村民们很支持
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被誉为“攀西芒果第一村”,是全国文明村、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以芒果种植和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
仁和区混撒拉村
4月25日下午,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攀枝花仁和区混撒拉村“零碳餐吧”片区建设项目正式动工。建成后,“零碳餐吧”将会成为混撒村的旅游接待点,打造健康绿色餐厅。围绕“零碳餐吧”,该村还将对周围民房统一进行风貌改造、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新建太阳能停车场、打造“五色稻谷”特色景观等,形成“零碳村庄”的集中展示。
“起初对于安装光伏,大家有很多担忧,怕做‘赔本’生意,为消除疑虑,村上专门派了工作人员来答疑解惑。”村民纳世枚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光伏设备安装后省去了白天用电的费用,用不完的电还可以卖给国家电网,我们周边几家都要安装,大家很支持这个工作。”
混撒拉村零碳餐吧效果图
两年前,村民杨采云在自家120多平方米的屋顶安装了光伏板用于发电。凭借着混撒拉村的良好光照条件,这些光伏板平均每天发电100度左右,全年省下了三分之二的电费。村党总支书记邹胜洪说,村里光照充足,全年常有300天左右是大晴天,于是有村民就想到了利用闲置屋顶进行光伏发电。杨采云就是“先吃螃蟹”的两户村民之一。“节省三分之二电费”的实际成效,对混撒拉村推广光伏发电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攀枝花今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混撒拉村实施4大板块13个零碳村庄建设项目,其中包括2个能源工程项目,计划投资1700万元,建设核心区农房屋顶光伏项目2100平方米、改造公建光伏项目1500平方米;在人居工程方面,计划投资1100万元,在提升整村风貌的同时实施多个“零碳村”配套项目。
仁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殷俊兴表示,据初步估算,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750吨,光伏设施发电可达260万度,相当于燃烧800吨标准煤的发电量;光伏设施年收益约156万元。同时,通过光伏发电自用,每年可节约居民用电60万度。
龙华村:正在加快建设
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以枇杷种植为主导产业,是攀西地区有名的枇杷“亿元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米易枇杷”的主要产区。目前,龙华村零碳村庄试点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核心区20户村民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米易县草场镇龙华村
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米易县龙华村生态本底优良、产业基础良好,人均碳排放远低于全国乡村平均水平,具有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条件。
据悉,该试点项目预计总投资达3777万元,其中近期示范项目建设投资1516万元,计划于今年9月底前完成核心区9大示范项目建设,包括乡村零碳艺术场、乡村零碳生活体验区、零碳公园、河道入口生态化改造、乡村绿色民居示范区、生态智慧农业示范区、炭化机资源化处理生产垃圾工程等,推进全村绿色能源零碳供给。
龙华村项目效果图
据初步估算,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150吨,每年光伏设施发电可达316万度,节约标煤约1050吨/年。
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混撒拉村、龙华村零碳村庄试点项目是农村路径实现双碳目标的先行示范,攀枝花市将积极探索研究零碳村庄建设技术标准,出台全市零碳村庄建设标准导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下一步全市推进零碳村庄建设和国家零碳建筑示范城市创建提供支持。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编辑 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其中,重点建设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站站城一体化改造等综合枢纽,建成贵南高铁和南玉、南崇城际铁路,推动规划建设南衡、南合湛等高铁。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顺应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建设特大城市。
在第12届东博会上,香港举办了中国“魅力之城”香港记者招待会、香港经贸交流会等一系列面向东盟、中国内地的经贸交流活动,与东盟10国的“魅力之城”一起,综合展示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和商机,美美与共、合作共赢。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23条举措促进滨海城市建设在临港新片区揭牌运行三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有三方面合计23条举措,从产业支撑、城市建设和制度保障三方面,为临港描绘了下一步发展的“蓝图”。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如果说兴办经济特区,带来了深圳40余年来城市发展的奇迹,
党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深圳迎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3年来,深圳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奋勇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广东省
南方财经全媒体 见习记者陈思琦 深圳报道 8月18日,深圳迎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三周年。三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下发。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
深圳湾美景。 南都拍客 郭煜栩 摄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重磅公布,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先行示范区建设3周年,
编者按: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深圳自此站上了新的起点、发展迈上了新的层级。先行示范区建设三年来,深圳牢记中央嘱托,在广东的全力支持下,聚焦“五大战略定位”,推动“
航拍视野下的前海CBD建筑群鳞次栉比。图片摄于2022年8月17日。深圳晚报记者 宁杰文 摄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18日讯扬帆奋进绘蓝图,重任千钧再出发。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